人雀躍,江歡笑,舟楫爭先鬧龍灘。6月18日端午節,閩東古鎮斜灘鎮樓下村舉辦首屆斜灘槽文化節,近萬游客觀賽斜灘槽,賞文藝表演,參與現場尋寶,嘗斜灘特產“三寶”美食,度過了別樣的端午假日。
據了解,建國前,壽寧公路未通,交通滯后,斜灘由于有著龍江這個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水路交通十分方便發達,成為閩東北及浙西南的物資集散地。當時,水路交通主要靠木船,統稱“斜灘槽”,又稱“溪溜仔”,該船身寬二米,長四米,載貨一噸左右,是斜灘溪上唯一的運貨、載客用的小木船。自明清以來,斜灘水道暢通,最多的時候,停泊著200多艘斜灘槽,綿延百里。清中葉至1949年前,是斜灘槽的鼎盛時期。貨運船多達200余艘,船夫400多人。全鎮坐商150余家。茶葉等出口遠銷到南洋諸國及西歐等地。為此斜灘也贏得了“閩東小上海”的美譽,成為閩東最大的貿易中心。
1958年壽寧通公路后,汽車取代了斜灘槽。斜灘槽營造技藝漸漸失傳,搖船運貨更是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記憶。為了喚起壽寧人的鄉愁記憶,重現古鎮昔日時光,斜灘鎮樓下村投入資金打造了新的斜灘槽,并舉辦此次斜灘槽文化節,讓斜灘槽融入鄉村旅游,獲得新生。
上午10時,在《百年斜灘槽》的背景音樂中,一艘嶄新的斜灘槽被16位老船工齊心協力推下水中。而后,各參賽隊分別登上造型不一古渡船,比賽拉開維幕。樓下隊參賽的6名隊員均是老船工,雖然20多年沒有劃船了,但仍然技藝嫻熟,他們一馬當先,劃著斜灘槽順著水流快速地向終點劃去。二中隊、泳協隊也不甘落后,在激昂的鼓點聲中,奮起直追。游客們或圍在江濱道上,或藏到岸邊居民樓里,神情激昂為隊員們鼓勁加油……經過三輪較量,樓下隊以12分56秒的成績獲得了第一名。
文化節上,古箏演奏、葫蘆絲表演、詩歌朗誦等文藝表演也讓游客們沉醉其間。而場體驗活動——古鎮尋寶(尋找古鎮中的指定景點)集圖游戲更是吸引游客們三五親友組隊上陣。一時間,斜灘鎮的大街小巷、江濱園林里人影幢幢,歡快的嬉笑聲和驚嘆聲,傳遍古鎮的各個角落。此間,游客們還津津有味品嘗到了主辦方為大家提前準備的幾近匿跡的傳統美食——油浸棗等。
主辦方表示,斜灘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通過舉辦斜灘槽文化節,希望斜灘優秀民俗文化能得到傳播與展示,進而促進古鎮的復興和興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