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青是芙蓉李干制作的重要工序
選用九成熟的李果,洗凈
利用七月熱辣的陽光使果品干燥。
辛勤的果農
寧德文化產業網消息 (林耀琳 丁立凡) 福安龍際盆地的“芙蓉李之鄉”——潭頭鎮以盛產芙蓉李干而聞名。潭頭的芙蓉李干酸甜可口、生津開胃,是閩東有名的特產。近日,筆者來到有著制作李干悠久歷史的潭頭鎮康源村探訪芙蓉李干制作的獨特技藝。
潭頭是福安芙蓉李的主產地,芙蓉李顆粒大、肉厚核小,甜酸適中,不粘核,是制作李干的上好原料。芙蓉李成熟季節恰逢一年中陽光最熱烈的七月和八月,當地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將吃不完的李子制作成四季都能享用的蜜餞果脯。一時間,富春溪河岸,處處可見果農攤鋪晾曬芙蓉李的熱鬧場景。
康源村李師傅告訴我們,可別小看一顆味甜鮮美的李干,其出爐程序需要經過‘選果、搖青、攤曬、腌漬、焙李’等工序。
制作李干要選用九成熟的李果。李師傅先將鮮果洗凈,接著將果子裝入搖李機中“搖青”。搖李機是直徑0.6米,長一米多的木制圓柱型滾筒。“搖李可有講究,先放入水、再放進草木灰,利用草木灰的摩擦力除去果皮上的果粉及蠟質,不僅讓水分蒸發,也促進鹽份滲入果肉。”李師傅一邊告訴我們,一邊手腳麻利地轉動著搖李機。差不多過了一刻鐘,他將搖李機上木板一拔,“嘩”,李子紛紛滾落水池里。
搖過的李果沖洗去苦汁及草木灰,再由果農均勻地攤鋪在河邊卵石或沙灘、石板、水泥板地上,利用太陽輻射熱和熱風使果品干燥。由于石頭及粗砂導熱快、溫度高,一般曝曬2至3天,果實中的游離水及大部分膠體結合水蒸發,這時的芙蓉李品重量減輕,體積縮小,果色由紅轉黑。再加鹽腌漬,反復晾曬,就成為一道舌尖上的美食了。
熱情的李師傅邀請我們品嘗剛制好的李干。黑中泛紅的李干,咬一口,酸酸甜甜的,頓時齒頰生津。他介紹,由于是純手工制作,近幾年人力成本增加,李干價格也水漲船高,現在售價每公斤達到了40元。他們兄嫂弟妹四人起早貪黑,每季要制作李干近千斤還供不應求。
李干的黑紅色是李果最原始的質樸褪變下的色彩,而深深淺淺的褶皺猶如飽經滄桑老人臉上的皺紋,是時間留下的刻痕,更是歷史的見證。福安潭頭鎮種植芙蓉李歷史已有150多年,酸甜可口的李干也成了福安當地最受歡迎的特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