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文化產業網消息 “4年前寧德地質公園‘申世’成功,為閩東旅游注入一針強心劑,今年,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將迎來四年一度的‘大考’。”11日,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中旬,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專家將到寧德市進行中期評估。
根據《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指南和標準》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4年對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進行一次發展評估,檢查其在貫徹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地質遺跡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三大宗旨方面所做的工作,評估結果分為通過(綠牌)、警告(黃牌)、摘牌(紅牌)3種。
投資4億元修建基礎設施
“今年投資2億元建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有望明年建成投用。”太姥山園區管理處副主任朱成斌告訴記者,中心項目包括游客中心、地質博物館、地質廣場、生態停車場、購物餐飲室內天街和景交換乘車站等,建成后將成為集散客自助旅游、單位團隊旅游、旅游信息咨詢、旅游集散換乘、景點大型活動、客房預訂、票務預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旅游超市”。
2010年“申世”成功后,白云山園區迎來跨越發展。投資1.5億元的九龍洞景區已對外開放,其壺穴奇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今年將重點開發白云峰和金鐘山兩個景區,其中白云峰將于明天建成開放。”據白云山園區管理處副主任朱松景介紹,兩景區投資約3800萬元,建成后,游客可在白云峰觀賞“佛光、云海、日出”三絕,金鐘山則以奇潭、瀑布、峭壁聞名。
記者從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獲悉,4年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億多元,極大地改變了公園的基礎設施條件。
園區原住民人均年收入過萬
5月6日,記者在白水洋園區看到,施工隊正在園區內修建商鋪,現場一片忙碌。“園區將建70多個商鋪,免費提供給園區的住戶,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據白水洋園區管理處副主任陳守當介紹,該園區在招聘工作人員時優先考慮當地原住民,保證每家每戶至少有1人在園區工作,同時在園區修建商鋪免費提供給當地群眾。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0年寧德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組織后,到公園的旅游人數逐年增加。截止2013年,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旅游人數達291.95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達1.1億元,園區內原住民人均年收入11002元;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次年均增長約23%,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約29.59%,原住民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長約18.5%。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既身處山區,又臨濱海,物產豐富。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特色產品的開發與生產。近年來開發的具有地質公園特色商品有福安穆陽烤肉、溪塔葡萄、水蜜桃;福鼎白茶、檳榔芋;屏南米燒兔、食用菌、惠澤龍酒等,每年新開發的農副產品達十幾種;同時結合公園文化遺產特色,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如根雕、谷風車、廊橋模型等。
新聞鏈接
2010年10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萊斯沃斯島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寧德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獲得“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寧德地質公園位于福建東北部,坐落在太姥山脈和鷲峰山脈的群山之中,由屏南縣白水洋、福安市白云山、福鼎市太姥山三個園區組成,總面積為2660. 34km2。
公園以雄偉壯觀的晶洞花崗巖山岳地貌、絢麗多姿的火山巖山岳地貌、千姿百態的河床侵蝕地貌為主要特征,兼有瀑布、深潭等水體景觀、海岸島嶼地貌、海蝕地貌等,各種地貌類型相得益彰,構成了公園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地貌景觀組合。公園是一個集科考、科教、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科學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濃郁、具有很高地質地貌科學價值和自然人文科學價值的綜合型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