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② 獅峰寺
圖③ 樓下村花卉基地
本報訊(見習記者 張穎珍) “七一”到來,紅色旅游“火了”。有調查數據顯示,6月底,“紅色旅游”相關熱度增長76.3%,而具有“閩東延安”之稱的福安市溪柄鎮,把紅色景區與綠色生態相結合,憑借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積淀深厚的紅色文化,讓游客的紅色之旅不只是感懷革命歲月,也可以在優美的田園風光中放松身心。
6月30日,福安市愛心自行車旅游協會的60位騎友,以“追尋紅色足跡,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從市區出發,沿著柏柱洋的“紅色旅游公路”霞樓公路,行經立峰、榕頭、斗面、樓下等村,尋找閩東“紅色記憶”。據了解,6月下旬至今,溪柄鎮游客人數節節攀升,并且游客年齡結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選擇紅色旅游的游客平均年齡比以往更低了,這是該鎮不斷更新紅色旅游體驗產品的結果。
近年來,溪柄鎮以紅色旅游為主題,以綠色生態為基礎,以歷史文化遺存為亮點,打造“紅色+綠色+特色”的旅游發展新模式,建構可瞻仰、可研學、可游賞、可教育、可朝謁、可參與的多元化紅色旅游區。同時,溪柄旅游也順應時代,開啟了變革模式,不僅圖文并茂,更是聲光電齊聚,VR等新技術也讓紅色資料變得更加引人入勝,吸引了眾多旅游者的目光。
在溪柄的紅色景區里,可以看到各種旅游業態的體現,閩東蘇區紀念館以“五百里紅色蘇區”的創立和建設為主線,突出史跡展覽和陳列革命斗爭實物,采用展墻、展面、雕塑、專題紀錄片、聲光電等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手段,展示閩東蘇維埃革命斗爭歷史。配合寧德電視臺拍攝紀錄片《紅色閩東行》,制作拍攝了特色文化VR全景。據悉,很多游客來這里都是更看重這樣的文化氛圍體驗,目前,柏柱洋紅色景區的主要客源也是來自游客回去后的口碑相傳。
隨著紅色旅游漸受青睞,田園風光成為溪柄占據市場的“法寶”。沿著霞樓公路,兩旁風景山清水秀,樓下村廣袤的田野點綴著鳥巢體驗式觀光農業大棚,沿途可暢游曲瀨百卉園、立新牡丹園等景點,與霞樓公路平行的茜洋溪景觀帶正逐步完善,而樓下村古民居、獅峰寺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洗滌愈發莊嚴……
溪柄鎮的旅游“新配置”讓游客不僅僅可以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風貌,更通過切身體驗品味到紅色旅游的深刻內涵,多元化選擇的背后,是對當地紅色旅游文化的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