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文化產業網消息 傳說紫砂工藝最初來自民間,明代的宜興紫砂茗壺屬于初創階段,比較粗糙,不為宮廷所接受。萬歷年間,一代紫砂大師時大彬,開宜興壺藝之先河,把雕漆工藝與紫砂藝術完美結合,給樸素的砂壺披上華貴的外衣,得到皇家的青睞。發展至清中后期,紫砂雕漆工藝達到頂峰。
紫砂壺的裝飾形式很多,常見的有素面素心,模擬仿生,題畫刻銘,掛釉加彩等幾種。此外,還有包錫、嵌玉、髹漆等裝飾方法。而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有一件眾藏家夢寐以求的寶物——雕漆紫砂壺,這把雕漆紫砂壺便是采用髹漆的裝飾方法。
此壺是明代紫砂大師時大彬的杰作。壺為方形,有柄及流,以紫砂為胎,外髹朱漆,蓋雕雜寶,紐雕蓮瓣,柄與流雕云鶴紋,壺腹部四面開光,兩面雕山水人物,兩面雕樂器,富貴豪邁之氣咄咄逼人。紫砂雕漆是兩種工藝蓬勃發展時期的富貴聯姻,以紫砂壺為胎,披上火紅的雕漆外衣,耗時悠久,工藝繁復。這樣奢華的藝術品,歷代只有帝王才能擁有。
細看這件紫砂壺,壺身呈四方形,其足由壺身的四個面延伸而成,每邊呈拱橋狀,看上去毫無故作姿態之意。此壺全身外髹紅雕漆,做工十分細膩,充分顯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水平。特別是壺身靠視線一面雕刻而成的“高士品茗圖”十分傳神,使品茗者更能體察到飲茶的樂趣。在這幅圖中,天空的云彩,對面的群山,近旁的大樹和流水,展現了一派具有超脫凡塵野趣的品茗環境。而高士半倚方桌,茶童近旁奉茶,更加平添了“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