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正盛”
融合發展路徑,打造關鍵增量
金山網訊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形態,不僅自身有著蓬勃的發展生機,更能為實體經濟賦能,是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勁動力。在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秦謙、李文江等20名代表提出了 “關于深度推進鎮江數字經濟發展的建議”,被大會確定為重要建議。
市政府高度重視該重要建議的辦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委關于數字經濟發展各項決策部署,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數字治理、數字生態體系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質效持續提升。2022年1-10月,全市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應稅銷售543.9億元,同比增長16.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應稅銷售487.1億元,同比增長15.3%。
數字產業化發展穩步提升
市發改委積極發揮數字經濟牽頭部門作用,推動成立了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2022年鎮江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要點》,提出26項重點任務,分解下達市各有關部門及各市、區,加強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加快項目招引建設,2022年1-9月,新簽約數字經濟產業類項目24個,總投資47億元,建立健全產業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機制,組建重大產業項目聯絡員團隊,定期調度推進,推動恒美光電偏光片、容泰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級(GSP)封裝等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培育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立項支持數字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支持江蘇富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江蘇金海星導航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字經濟企業創建省級創新平臺,幫助企業獲得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795家,涉及數字經濟領域企業73家。培育數字經濟產業載體,開展首批4家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計劃,京口大禹山數字文創區入選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先導區。積極融入“數字長三角”,舉辦長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對接活動,邀請市外數字經濟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與我市企業開展對接交流;參與2022年南京都市圈創新合作(馬鞍山)大會,推動簽訂共建數字經濟創新聯合體戰略合作協議。
產業數字化轉型拓展加快
我市面向全國公開招標15家服務機構,為全市800家企業分類免費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已實施診斷企業547家。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1個;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個、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4家、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家。新增省級星級上云企業42家,累計創成省級星級上云企業462家。
推進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和物流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企業建設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加強“兩業”融合示范企業培育,2022年創建省“兩業”融合試點企業5家,4家企業入選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示范平臺,新增5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農業農村試點建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與阿里巴巴華東公司共同建立鎮江市數字農業農村實踐基地,開展數字經濟人才孵化、網貨打造、產銷對接、全域營銷、區域數字品牌建設推廣等電商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數字化深入推進
不斷升級改版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窗通辦”“24小時自助辦”的“四端一平臺”辦事模式。持續推進智慧教育示范區和高水平智慧校園建設。加強“鎮江智教育”線上教育平臺建設,組建學科資源專家團隊,研發名師網絡助學課程。進一步升級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省統一核酸檢測平臺,推動區域云影像平臺、哨點醫院傳染病癥狀監測平臺、鎮江市醫院感染監測平臺等立項,通過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暢通在線融資渠道,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線融資響應時間已經壓縮至1個工作日左右;穩步推動鎮江市征信平臺建設,建立電子風險檔案。
聚焦區塊鏈等重點領域,我市出臺統籌協調機制、行動計劃、服務管理細則。推進政務網站升級改造,打造網絡安全產業學院,推動數字安全產業、網絡安全人才發展;組織開展“網安鎮江”、網絡安全“飛行檢查”等行動,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降低數據安全風險。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有機整合12345、智慧城管、綜治中心等機構職責,打造“大數據+指揮中心+社會治理”模式,深化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
結合當前該重點建議辦理情況和質效,市人大常委會給出進一步“指南”:厘清“數字經濟”內涵和外延,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加快構建數字經濟推進協調機制,健全數字經濟統計監測體系,建立數字經濟發展考核機制、數字人才需求預測和調整機制,推行緊缺專業人才動態目錄,開展數字經濟領域技能培訓。加快園區數字化升級改造,統籌各類資金加大對數字經濟平臺載體、人才引培、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保證數據安全前提下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通訊員 徐若鵬 盧軍 記者 譚藝婷)
責任編輯: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