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產業鏈規上企業應稅銷售同比增長10.1% 點燃創新引擎,海工裝備產業動力澎湃
耳邊機器轟鳴,眼前焊花飛濺。揚中二橋東側的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人們鉚足干勁,爭分奪秒搶工期,保質保量拼進度。一艘800噸的風電安裝平臺整裝待發,馬上就將交付。
“今年我們已經陸續交付了11艘船,營收預計超18億元,較去年翻上一番。”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朱彬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快速增長的勢頭除了緣于國內市場的拓展,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投入的持續加碼。“明年大津重工還將繼續追加投入,力爭研發投入達億元。”
大津重工的跨越發展是企業創新賦能奏響的奮進曲,而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的成立,則是立足高屋建瓴展開的創新謀劃。今年8月,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鎮江)暨2022年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現場,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揭牌。瞄準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綠色智能新能源三大領域加強研發設計,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著力打造全省海工裝備產業技術研發與船型開發設計制造平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人才引進與培養基地。如今,研究院的運作和制度架構正在完善中。
從船舶企業到船舶設計研究院,折射的是海工裝備產業鏈愈發強勁的發展動能。作為“四群八鏈”中一條重要產業鏈,裝上創“馬達”的海工新裝備產業鏈劈波斬浪、奮楫前行。今年以來,我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海工裝備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1-10月,全市海工裝備產業鏈規上工業企業應稅銷售101.18億元,同比增長10.1%,展現了蓬勃的發展動能。
項目引領、產業帶動,推動海工裝備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成勢。全市6個船舶與海工裝備領域重大產業項目有序推進,僅上半年就已完成投資4.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近八成。爭創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大對鎮江高新區“一區一戰略產業”——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的培育力度,其中動力船舶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名單,全省僅8家。
海工裝備產業的揚帆遠航,時刻伴隨精準服務的加持。堅持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服務到哪里,海工裝備產業鏈工作專班立足產業實際,推動“鏈上先鋒”行動落地落實。產業鏈“紅色幫辦”助企紓困。市科技部門牽頭組建由專家參與的黨員服務小分隊,為遇到“疑難雜癥”的鏈上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重點走訪中船動力、鎮江船廠、同舟螺旋槳等20余家船舶海工企業,通過進企業、下車間,與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掌握企業基本情況,了解企業實際困難。收集企業招工難、融資貴、創新投入扶持、減費降稅等方面各類困難訴求20多個,借助市有關幫辦平臺,發布企業問題清單,發揮各成員單位職能優勢,協同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推動相關需求均得以妥善處理。
下接地氣,上接天線。今年以來,市科技部門幫助企業積極對上爭取資源,推動創新項目花落鎮江。支持新韓通、明潤信息等船舶海工企業申報省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其中大津重工獲得今年省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支持。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科技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承擔的“集群作業的深水自航行機器人及支持平臺研制項目”獲得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支持,成為全省該計劃類別支持強度最大的項目。
盡管發展勢頭強勁,但海工裝備產業規??偭咳燥@偏小,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對此,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著力聚焦海工裝備產業鏈補鏈延鏈,招大引強,集聚創新資源,推動協同創新。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原則,構建全新的創新生態,提升海工船舶企業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努力把海工裝備產業打造成我市的一張“產業名片”。(全媒體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許開飛 孫焱)
責任編輯:耿業宏